新聞
新聞
新聞
2025 年 06 月 12 日
10 : 39
2025年5月23日,耀中耀華教育網絡與香港大學(港大)在地球科學系隆重舉行宇宙科學課程成果匯報會暨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為這項歷時八個月的創新教育項目畫上圓滿句號,同時開啟了雙方深化科學教育合作的新篇章。
港大學生為耀中耀華教育網絡副行政總裁陳昕生博士一行介紹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
這項課程由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耀中耀華未來教育部及香港耀中國際學校共同設計及實施。課程始於2024年10月,通過讓中學生參與真實科研項目,重新定義了實踐性學習。三組學生團隊在行星科學多個領域取得原創性成果:研究極蓋極光與太陽風動力學、開發基於衛星的極光地理定位技術,以及通過分析水星隕石坑形態探索行星形成奧秘。
參與學生展現出驚人的科研能力。張凱晴分享道:「這是我首次參與大學級別科研,雖然工作強度大,但我們相互鼓勵,收獲遠超預期。」 張名傑所在團隊完成了2000多個水星隕石坑分析,他表示:「重復性工作磨練了我們的毅力,最終成果令人驚喜。」
「這是我首次參與大學級別科研,雖然工作強度大,但我們相互鼓勵,收獲遠超預期。」
張凱晴 |10年級學生
港大研究助理教授陳俊傑博士評價:「耀中學生完全超出預期,面對開放性課題,他們能自主運用Python和AI工具解決問題,這種能力令我們團隊都感到驚訝。」他特別提到陳逸康等學生展現了出色的時間管理能力,在應對考試的同時,依然保證科學研究計劃的穩定推進。
耀中科學教師Daniel Nyantakyi先生表示:"學生們在課業之余展現的專業科研能力,證明了年輕學者的潛力。大學的一手科研經驗對他們而言是真正的啟發。"該課程成功搭建了中學與高等科研的橋梁。
耀中學生完全超出預期,面對開放性課題,他們能自主運用Python和AI工具解決問題,這種能力令我們團隊都感到驚訝。
陳俊傑博士 |港大研究助理教授
地球科學系教授堯中華現場指導一眾學生
備忘錄的簽署標誌著這一成功合作正式製度化。在港大地球科學系主任柳中暉教授和副教授堯中華等專家指導下,更多青年學者將獲得前沿科研機會。
隨著耀中耀華與港大計劃擴展合作,這些年輕科學家的成就充分證明:當學生獲得真實科研機會,他們不僅能深化科學認知,其成果更能推動大學現有研究發展。雙方將繼續攜手,為青少年開拓科學探索之路,用實力證明:年齡從來不是參與尖端科研的障礙。
地球科學系系主任柳中暉教授與耀中耀華教育網絡副行政總裁陳昕生博士簽署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