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關閉

    對話東京大學生命工學博士後周小餘:要永遠保持一顆求知的好奇心

    校友之聲

    2023 年 05 月 22 日

    17 : 14

    • 一月中旬,上海的冬天還有些寒冷,身著一件白色羽絨服的周小餘不疾不徐地來到我們約定的採訪地點,口罩摘下來,是一張素面朝天、非常溫柔的臉。

       

      很難想像,這樣年輕的一名女生,已經在科研界小有成就。 去年九月,她剛剛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在權威科學雜誌《細胞報告》上發表了名為《人類感覺神經元通過分泌 RGMB 調節黑色素》(Human sensory neurons modulate melanocytes through secretion of RGMB)的論文,揭示了人類皮膚中的感覺神經元在色素沉澱中的重要作用。 這一報告將有助於治療色素沉著障礙的藥物研發。

       

      在東京大學開啟碩、博學習生涯之前,周小餘在麥吉爾大學完成了本科學業,專業為藥理學,而在此之前,她在上海耀中學習、生活了十六載,度過了整個童年與少女時代。 她的整個家族,更是有12個孩子先後在上海耀中接受教育。

       

      做研究時候的周小餘是個很有鑽勁兒的人,她可以在實驗室里泡上整整一天,反覆推演實驗結果,也會不厭其煩地和自己的組員們討論、擬定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生活中的她則自洽而愛自由,她很感謝父母的放養式教育,讓她可以對自己想做的事情放手一搏,也很幸運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非常多有著相似成長背景的小夥伴,在漫長的歲月里彼此支援。

       

      聽她緩緩道來自己的成長故事,我們能夠清楚地感受到她那顆生動的、蓬勃的心,她似乎始終在追尋內心的那份熱愛,並為此快樂。

    • YCYW Alumni Stories - Talking to Postdoc Dr Chow: The Importance of Curiosity
    • Q: 能不能和我们聊聊你发表的这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又收获了什么?

       

      A: 我们组专攻神经学。我博士期间发表的课题有关皮肤上的感官神经,重点研究皮肤的黑色素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关系。

       

      黑色素細胞其實就是導致我們有不同膚色的細胞。 出門在外,我們往往會發現這樣一件事,如果我們受強光或紫外線刺激,那麼膚色一定會變深,而且是大面積的,但是很神奇的是,老年斑和雀斑這種也是因為黑色素產生的東西,為什麼都是局部的呢? 這就讓我非常好奇,也覺得很神奇,怎麼沒有相關研究發現了其中的因果呢?

       

      這個課題是我們研究室和化妝品品牌POLA共同研究的。 後來我們就發現,黑色素細胞其實與我們感覺神經元有非常多的共同點,在它們還都在胚胎階段就有體現,比如說它們是由同一個細胞變成的、在我們皮膚里的位置也非常接近等。 經過深入的研究,最終我們得出了結論——感官神經細胞可以產生一種叫RGMB的蛋白質,而它便是使黑色素細胞產生更多黑色素的原因。

    • Q: 發表論文后你有什麼感想?

       

      A: 這個研究真的幾乎陪伴了我整個碩博階段,也見證了我的太多蛻變,從一開始連實驗器材都不太會用,到最後在權威的期刊上以主要作者發表論文,我覺得自己成長了太多,也非常的開心和自豪。

       

      五年的時間里,我有無數次因為有新的發現而徹夜難眠,也碰到過許多次失敗,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深感成功之不易,也才會更加想堅持下去。 我相信,當我們抱著極大的好奇心和熱忱去做一件事時,困難與挑戰都會為我們讓路。

       

      Q: 你和你的兩位兄長都先後在上海耀中求學,家裡人選擇耀中的原因是什麼?

       

      A: 90年代初,我的父母在為我們三個孩子擇校時,看到了當時剛在上海建校的耀中,對於這樣一所來自香港的學校,他們感覺很新鮮,加上耀中是一所強調漢語教育的國際學校,這和他們想嘗試的教育理念也相吻合。 事實證明選擇沒錯,耀中的教育理念超越了書本和成績,它真的希望我們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 Q: 你會如何評價你的耀中生活? 最令你難忘的是什麼?

       

      A: 在耀中期間我交到了許多朋友,這對我而言是終身受益的。 由於我們是小班教學,加上同學之間都有相似的多文化背景和成長經歷,所以很自然地我們就會打成一片。 步入社會后,這種感覺更為明顯,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能找到有共同話題的人並不容易。 直到現在,我和我的同學們都保持著很深的聯繫,只要我回國,我一定會和他們聚一聚、敘敘舊。

       

      我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我還在加拿大上大學的時候,她就會每年飛過來看我,陪我過生日或是在我家短住幾天。 因為她也是學醫的,所以其實很容易懂彼此的點,儘管現在我們走上了不一樣的職業道路,但我們也從未左右過對方的想法,相反總是互相鼓勵、支援。 有的時候我在學習或者工作上遇到了瓶頸,也會打電話給她,好幾次都是大半夜了,但她還是會認真地聽我講好幾個小時。

    • YCYW Alumni Stories - Talking to Postdoc Dr Chow: The Importance of Curiosity
    • Q: 聽說你在藝術上也很有天賦,為什麼最後選擇了生物醫學呢? 有哪些契機和故事可以和我們分享?

       

      A: 耀中是一所重視文化知識之外,對藝術培養非常上心的學校,所以其實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上了畫畫,而身邊也有很多和我相類似的小夥伴,自然而然,我就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不斷成長,精進自己的畫畫水準。 其實一直到十二年級之前,我都是深信自己會將藝術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的,甚至在一開始IB選課的時候,我都還是選了藝術,但是在選課兩周後,我最終還是放棄了藝術,選了化學。

       

      我從小就喜歡翻家裡的藥櫃,時常好奇哪些葯是做什麼用圖,也對人類疾病有興趣,讀初中開始,因為科學課很有趣,我的老師也是一個在課堂上很有熱情的人,在慢慢的薰陶之下,我就喜歡上了生物和化學。 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經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歎,「啊,原來這個東西還沒有被發現」,「啊,原來這個物質是近幾十年才被發現的」,這些都讓我覺得特別有意思,這種未知感讓我很興奮, 也越來越喜歡在這兩門學科上鑽研。

       

      我記得在科學課上,老師經常會和我們玩遊戲,用小組競賽的方式幫我們記住元素週期表,班級里所有人都會積极參與,有時候我們也會有獎競答,小組可以自己選擇多少分的題目,分數越大,題目越難,最後總積分最高的組獲勝,而獎品會包括免除一天作業等。 我至今都記得我們組獲勝的情形,和那份成就感。

       

      其實我後來棄藝從醫也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家裡兩個哥哥都是學文科的,我就有點逆反心理,你們都學文科,那我就想不一樣一點。 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我從未後悔過我的決定,我很喜歡選擇做的事情,每每發現新的東西或實驗成功的時候,都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我覺得,只要能在自己的領域里找到自己的那份成就感,就說明一切都是值得的。

    • YCYW Alumni Stories - Talking to Postdoc Dr Chow: The Importance of Curiosity
    • Q: 為何選擇在日本讀碩博、繼續做研究?

       

      A: 在日本求學說起來是一件很機緣巧合的事情。 當時我在日本旅行,對這個城市的印象很好,好吃的又很多(笑),加上當時正好碰到了一個合適的機會,所以想來日本試試看。 其實最初我只是打算先讀兩年碩士試試看,因為也是新的國家、新的文化和新的語言,我覺得何樂而不為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慢慢發現自己確實喜歡做科研,又因為申請博士獎學金時碰到了我喜歡的課題,也就是我發表的那篇課題,所以就繼續在東京學習、生活下去了。

       

      Q: 說到這裡,你能否對未來想去日本求學的學弟學妹們一些建議?

       

      A: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會因為語言而害怕去一個地方,但是我相信每個地方都有適合自己的program,而且包括日本在內的很多非英語文化國家都是提供英文授課program的,所以大家大可以放手試試。 到了碩博階段,基本上都是跟著自己的導師,只要他/她的英文不錯,那麼課業上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不過,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挑戰,我覺得還挺有趣的,趁著年輕可以多學一點。

    • Q: 你覺得你是一個自驅力很重的人嗎?

       

      A: 其實我還是蠻容易被環境影響的人。 我的父母對我基本上是放養的狀態,但是我在耀中的時候,因為我周圍的人都很要強,也很努力和自覺,所以我不自主地就會被影響到。 當你看到大家都很拼命的時候,你就會想,為什麼我不也拼一下呢? 可能現在都會覺得國際學校很“佛”,其實不是的,我們班有很多非常努力的人,他們現在也都很有成就。

       

      Q: 現在在做的項目是關於哪方面的?

       

      A: 我目前正通過連接來自不同區域的大腦類器官來研究大腦的獎勵系統和動機。 我們的大腦由對其功能至關重要的複雜神經迴路組成。 為了研究這些迴路,我們的實驗室使用幹細胞生成大腦類器官。 這些類器官可以連接起來以創建類比大腦神經元之間通信的神經迴路,從而幫助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大腦的功能和疾病。

       

      像我們實驗室的同事們有不同的研究領域背景,有些偏工程,有些偏AI,而我是偏生物的,但是我們常常會向對方學習新的知識和實驗技術,一起討論做實驗怎麼更好地使用和研究這個“大腦”。

       

      Q: 未來,你有哪些規劃?

       

      A: 對於未來的發展,我雖然說不上100%的肯定,但是應該還是會繼續在科研上摸索。 到現在為止,我在這條路上也走了5、6年了,也發表了論文,所以肯定是希望能夠看到更多新的發現,得到更多有趣的成果。 而且我是一個非常愛自由的人,如果去公司上班,我相信會有很多條條框框把我限制住,也會失去一定的科研自由。

       

      Q: 眼下馬上就要到上海耀中30周年校慶了,你有哪些話想對學弟學妹們說嗎?

       

      A: 我覺得趁著讀書的時候,還是要多沖一衝、闖一闖。 哪怕你最後沒有成功,你也不會因為當時的自己後悔。

       

      另外我也希望學弟學妹能多交點朋友、多出去看看,因為這些友誼真的可以保持一輩子,我現在最好的朋友都是讀書時候交的朋友,這是最單純的一段時光。

       

      而對於未來想像我一樣走生物醫學或者理科專業的同學們,我建議在IB階段前就確定好自己要選的學科,這樣未來的路會相對輕鬆一些。 我也推薦大家做科研,雖然且累且快樂,但是我相信只要做的是自己感興趣的事,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