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關閉

    第一集 | 世界大變局下,教育如何面向未來

    星空說 - Archive

    2021 年 07 月 08 日

    11 : 04

    • 快速變化的時代,世界被種種不確定包圍。教育應該如何面向未來?耀中耀華從未停止過對這一核心問題的思考和探索。

      我們堅信好的教育絕不囿於課室;我們珍視人與人的親密聯結,嚮往思想和靈感的自由碰撞;我們努力創造豐富多元的學習場景和體驗……

      在這樣的背景下,星空說誕生了。

       

      如何起錨?我們決定從原點開始,談論耀中耀華踐行近90年的國際化教育本身。

      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教授無疑是這一系列活動的絕佳啟幕嘉賓。

       

      他是令人尊敬的教育先鋒,2012年從華東師範大學校長崗位退下,迎接足以載入中國高等教育史的全新挑戰:擔任中國第一所中美合作舉辦的國際化研究型大學——上海紐約大學的創校校長。

      八年裡,上海紐約大學聲名鵲起,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雖三十餘年一直耕耘在高等教育一線,但俞教授從未減低對基礎教育的關注。

      他擁抱多元文化,主張年輕一代在積極融入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時,要加深對本土文化的理解,孩子不能沒有根。

      他建議有條件的家庭,應該考慮讓孩子有一段國外學習的經歷,拓展自己的視野,看到一個完整的世界。而面對各種可能的選擇,他提醒學生應該知道適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他覺得,國際化教育不是某一類學校的專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各類學校都有責任提升學生的全球胜任力,參與全球問題的解決。

      3月10日,在上海耀華臨港校區舉辦的首場星空說活動直播中,面對線上線下數万名觀眾,俞立中教授的演講內容和風度風範讓人折服。如潮的掌聲,熱絡的交流,足以確定對話與連接的力量無與倫比。

       

      “成功是內心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如何理解成功?是俞立中教授想討論的第一個問題。

      在焦慮情緒的驅動下,一些家長對成功的追求變得愈發功利化。他們半被動半主動地將子女送入不同類型的培訓班和課外輔導班,他們告訴自己,這樣的金錢與精力投入是值得的,是他們作為父母,可以給子女們準備的墊腳石。

       

      但在俞教授看來,這樣的心態更像是劇場效應的盲目跟風者與間接受害者。在忙著奔跑的路上,他們似乎忘記思考了這一關鍵問題:我們的子女,到底是在和誰競爭?

      其實是和自己啊。

       

      他認為,能否稱得上成功,作為家長更應關注的是,在成長過程中,子女“是否獲得了幸福感與成就感,是否體會到人生的價值”。

      俞教授提到了“固定型” 和“成長型”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

       

      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習慣於待在舒適區裡,他們規避挑戰,不希望有變化,認為自己對很多現像是無能為力的,也不願意接受批評;而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更歡迎挑戰、擁抱變化,總是在尋找機會,關注什麼是可能的,並且想去改變那些不可能的。

      誠然,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更珍視反饋、主動學習,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各種挑戰。他們離成功的距離,也會更近。

       

      俞教授因此鼓勵家長通過家庭教育幫助孩子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

      他指出,作為教育的三個維度,儘管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觀同樣重要,但孩子的世界觀、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是根本的前進動力。如果把人生看作是一場馬拉鬆比賽,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陪伴孩子的時光可能只有前三分之一,能起到的只是助推器的作用。

      俞教授建議,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不要急功近利,而是應當每時每刻以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孩子。

       

      “國際化教育,是發現自我的過程”

      狄更斯在《雙城記》裡寫: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句話用以形容被疫情肆虐的當下,似乎顯得尤為貼切。

      對出國留學價值的審視,在過去一年,不時佔據教育媒體頭條。輿論渲染下,不少家長對是否送孩子出國開始猶豫。

      對此,俞教授表示,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儘管我們面臨著諸多全新挑戰,但實際上,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便是變化本身。 “我很希望我們的同學、我們的家長不要輕易地改變自己人生的選擇。”

       

      1985年至1990年,俞教授在英國生活了五年,獲得利物浦大學地理系博士學位,並從事博士後研究。這段留學經歷,在他的生命歷程裡打下了深刻烙印。

       

      在他看來,“國際化教育,實際上也是發現自我的過程。”通過在異國他鄉體驗不同的文化與學習模式,學生們的視野得以拓展,全球胜任力和社會責任感得以塑造,跨文化溝通和交流能力也在留學過程中得到了全面提升。他笑談自己曾親自燒了八道菜,宴請全系近60多名老師與同學的趣事,吃的是飯,談的卻是真心。

      俞教授也坦言,留學中的文化差異在所難免,但“人類的相同點更多”,看法不同甚至文化衝突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理解。

       

      “基礎教育階段,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

      那麼,基礎教育是人生如此重要的成長階段,家長、學校究竟該關注什麼呢?

      俞教授提出了四點建議:

      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要重新審視“成功”的定義,這不僅關乎孩子的發展,對於家庭幸福同樣重要;

      要尊重教育規律,循序漸進,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這比掌握知識和技能更關鍵;

      要鼓勵孩子逐步明白自己的人生追求,並為實現目標而努力,長遠人生的持久動力就來自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俞教授認為,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應該樹立“課堂有限、在線無限、社會無限”的意識,也即,在有限的課堂教學外,如果我們能把文化體驗和社會觀察作為一個大的學習平台,那麼學生們便具備了終身學習的意識和潛力。

       

      作為一場精彩的思想盛宴,短短一小時內,星空說第一期共吸引了全網逾兩萬五千名線上及線下觀眾前來收看,能夠幫助他們重新思索國際教育的意義與價值,耀中耀華感到無比榮幸與欣慰。

       

      藉此機會,我們由衷感謝俞立中教授的真誠投入和全情支持。俞教授身上永葆赤子之心的人格魅力,也感染和激勵著本次活動的所有參與者。

      观看完整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