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我們的學生
我們的學生
2024 年 07 月 26 日
23 : 52
你還記得,16歲的自己在做什麽嗎?
你要應對日復一日的學習生活,要直面青春期的諸多煩惱,還有一個不緊急但極其重要的問題擺在面前:幾年後,進入大學,你要學習什麽專業?你準備怎麽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探尋自己的內心?
近期,我們與兩名耀中耀華的畢業生聊了聊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經歷。面對這個所有人都經歷過的永恒難題,她們都有過迷茫和糾結。最終,她們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答案,並取得了不錯的申請結果。
回首在耀華的學習經歷,彼此不認識的兩人不約而同地表達了相同的想法:那些看似不以申請為目標的學習經歷,恰恰是幫助認知自我,成長為今天這個「還算滿意」的自己的關鍵所在。
至於將來想成為什麽樣的人,要從事什麽工作,結論可能還會不斷變化。但對即將踏上新征程的她們來說,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因為她們已經學會如何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學一門課的理由是自己找出來的
18歲的Debby身上有一種超過她年齡的冷靜。談起什麽,她似乎都淡淡的。同齡人可能會因為一場球賽的勝利雀躍,一次海外遊學的經歷激動,抑或是談到自己喜歡的學科眉飛色舞。回想在上海耀華臨港校區的幾年學習生活,Debby總是用一種超然的態度分析得失,反思自己的經歷。
這種思考方式顯然來自於她曾喜歡的科目——物理。這是一門講究求真務實的學科,一切結論都來自於對真實世界的細致觀察,以及謹慎、邏輯嚴密的推論。
這也是Debby對物理興趣的起源。在物理課堂上,Debby一直能感覺到這種思維的樂趣,老師用盡可能可感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物理定律,並輔以豐富的實驗課,讓學生理解物理的學科思維,如何以一個物理學家的方式去思考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談起物理,Debby一下子打開話匣子,冷靜中透出熱忱。因為這份熱愛,Debby選修或自學了許多超過高中階段的物理和數學課程,參加了BPhO(英國中學物理奧林匹克競賽)、歐幾裏德數學競賽等競賽,並取得了多個金獎。
展露出物理特長後,Debby獲得了老師在常規物理課程之外的個性化輔導。老師單獨給她「開小竈」,提出一些物理問題讓Debby自己學習和研究。
很難想象,Debby剛到耀華時是實打實的「後進生」。她從來沒有上過課外班,英文也不好,很多科目都跟不上。
「很久以後我才意識到自己有多幸運。」Debby說,「後來我才知道,很多學校為了升學成績只關註那些有潛力的學生,但臨港耀華從不會這樣,它平等地關註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
同學間的學習氛圍也讓她感到寬松。「不上課外班也不會感到焦慮,因為身邊沒有人過度地卷」,Debby說,只有變得平和,不去為分數計較,人才有時間去探索自己想做的事情。
那時,Debby對無人機感興趣,於是申請創立了無人機建模與控製社團,主要是對無人機進行運動學建模和動力學建模。高中物理的分析對象往往是被極度簡化後的質點,「對無人機建模,還是運用那些物理定律,但要復雜得多。難點不在於如何寫下建模的推導過程,而是如何理解這個推導。」Debby介紹他們的成果說。
事實上,寫下推導就已經遠超高中生的知識範疇,需要運用分析力學等物理專業本科高年級才會學習的內容,運用這些知識,還需要微積分、線性代數、張量等前置數學基礎。為此,Debby有空時就找來相關教材閱讀。她常遇到讀不懂的東西,就請教老師,或者在B站看相關專業視頻增進自己的認識。
第一學期,Debby的社團有5名同學,到了第二學期,就只剩下Debby和另一位成員。最終,他們共同完成了長達20頁的建模分析論文。
這段探索的旅程聽起來孤獨且困難,但Debby樂在其中。以前她看大學物理教材,有時會覺得離生活很遙遠,「不知道能應用在哪兒」,研究的過程讓她意識到,那些看起來遙不可及的知識,其實早已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也很享受這段自學的過程,相比考試和競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都要自己來。
學習的過程有時很痛苦,Debby會突然產生「我為什麽要幹這個」的疑惑。但她發現,大多數機器人學書籍,開頭都會從坐標系建立講起,她認識到,「(物理知識)真的很重要」。學一門課的理由不是從老師那裏得到的,而是自己親自找出來的。
這是Debby自認為在耀華最大的收獲,她發現自己變得獨立,有了自學的動力和能力,學會了自己安排時間。相比具體的知識,Debby覺得,這才是受用終生的。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Debby進一步發現,相比在電腦裏仿真運行的理想環境,現實中無人機的控製要考慮的因素要多得多。在電腦中,一切操作都是立刻有反饋的,與理論計算相吻合。但現實環境中,由於采樣間隙的存在,無人機的運動狀態並不是實時反映的,對無人機的指令也需要時間來實現,這都導致偏差的存在。此外,還需要考慮指令並沒有按計劃傳遞等情況。
這項研究幫助Debby認識了真實世界和理論世界的區別,繼物理、化學工程、計算機之後,她開始對電子電氣工程這個「理論與實踐結合得很好的專業」感興趣。
這是一個年輕的學科,存在僅僅數十年。可這個學科的研究成果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是現代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ebby覺得學習的過程很快樂,因為「學到的是近幾十年人類凝結的知識精華」,在這個方向發展,既可以運用數學、物理知識研究非常抽象的理論,也可以做非常具體、應用於現實的東西。這讓Debby未來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Debby以前沒想到自己會在高中階段學那些艱深的課程。她很感謝耀華給了自己極高的自由度,「可能你本來對某些方向感興趣,後來又轉了方向,我可以一直很自由地選擇想要學習的方向。一切選擇的出發點都是好奇心。」Debby說。
綜合自己的興趣、高校的優勢學科,Debby最終決定申請電子電氣專業,並最終斬獲包括帝國理工大學電子電氣專業在內的多個offer。
回憶申請季,這個謙虛的女孩兒覺得自己表現得並不理想:成績不夠優秀,假期沒有參加提升背景的項目,面試時甚至答錯了一道小學數學題,一道與無人機項目有關的問題也沒有答出來……
「錄取根本沒有統一的範式。」Debby猜想。那些可以量化的指標之外,真正打動招生官的,大概是她身上掩蓋不住的對物理的熱愛和對真理的渴求。
△ Debby在物理課上做分享
△ 剛入學上海耀華臨港校區的Debby(右一)
△ Debby板書介紹建模的目的
△ 社團匯報資料
△ 跟同學在上海天文館進行研學
△ 在6月的畢業典禮上,Debby作為畢業生代表發言, 並參與樂隊表演
藝術家是把夢境變成現實的造夢師
對Jasmine來說,學習藝術專業像是一場意外,又似乎是冥冥之中的註定。
不同於其他從初中甚至小學就在國際學校上學的同學,Jasmine直到高一都在公立教育體系學習。她的成績不差,但升入高中後,她疲於應付沒完沒了的作業和考試,與父母討論後,她們決定讀國際學校,體驗另一種教育模式。
考察學校時,耀華古北校區的體驗課一下子吸引住了Jasmine。老師帶著學生們自己動手體驗多種染布的工藝,並啟發學生如何用自己染出的布設計時裝。她從沒想到,植物與時尚設計可以以這種方式結合。許多久遠卻深植於Jasmine心中的記憶開始湧現。
她從很小就被在電視臺工作的母親帶著看話劇、音樂劇,學過芭蕾舞、拉丁舞、畫畫等許多興趣班。到了暑假,她時常跟著母親到節目錄製現場,見識了巨大的舞臺和影棚,人們快樂地在那裏「蹦蹦跳跳」。「那是把夢境變成現實的地方。」這構成了Jasmine對藝術最初的理解,也讓她決定成為給別人帶來快樂的造夢師。
Jasmine選擇的方向是舞美設計(theatre design)。簡單來說,一場演出所有觀眾聽到看到的東西,都是舞美設計的範疇,比如舞臺的布景、燈光、音效、道具、演員的戲裝等。這是一個小眾的專業,只有少數藝術類高校開設,招收人數也極少,例如錄取Jasmine的蘇格蘭皇家音樂學院,每年在全球範圍內只招收4-5名學生。
進入耀華後,Jasmine很快感受了這個有點「大雜燴」的專業的魅力。因為舞美設計跨學科的特點,除了藝術專業都要學的素描、速寫、水彩等繪畫技能,她還學了模型和道具製作(包括PVC板、粘土紙等各類材料)、3D建模、動畫製作,她甚至學習了布料織染、木工等。
這些只是耀華古北校區開設的藝術類課程的一小部分。學校為藝術類學生準備的課程讓Jasmine看得眼花繚亂,幾乎所有能想到的方向,這裏都有。許多實操技能甚至在藝術類高校都不會學到,只有在實際工作中才可能遇到。
奔波在校園裏不同的專業教室之間時,Jasmine有時會想,要是能在這裏多讀幾年書就好了,就能學習更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其中,包括藝術基礎、時尚課程在內的幾門課是所有學生都要上的。盡管對不同專業的學生來說,總有一些內容似乎與專業方向關系不大,但Jasmine很喜歡這樣的培養模式,包括基礎技能,以及審美、跨領域思維的訓練等等,她既能腳踏實地,也能仰望星空。
她印象很深,學習時尚課程時,曾任範思哲設計師的David Leung老師讓大家把建築的形狀融入到服裝設計中,幾次實踐下來,Jasmine覺得自己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培養。她還在這門課裏親手嘗試了紮染、茶染、玫瑰染等染布技巧,後來,David老師又讓大家用自己染的布料,嘗試時裝行業常用的立體剪裁。
此前,Jasmine從沒想過藝術專業可以有這麽多跨學科的可能性。「這是老師們一直給我們傳遞的理念,他們總說,什麽東西都可以做跨學科。後來我逐漸意識到,這種思維能力將成為藝術生強而有力的武器。」
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申請要求學生提交數個作品集。在老師的指導下,Jasmine完成了自己非常滿意的一個作品,一個以愛麗絲漫遊奇境記為主題的舞美設計項目。它可以稱得上是Jasmine在耀華所學「集大成」的展示。包括它在內的幾個作品,幫助Jasmine斬獲了錄取率低於5%的數個offer。
相比傳統的戲劇,這個沈浸式環境戲劇用到了投影、交互等許多創新的跨媒介元素,致敬了布雷根茨藝術節(一個海上戲劇節)和大衛·霍克尼的作品。整個舞臺都是一個巨型木墩,演員會在木墩和上面架設的巨型立書上表演。為了加強沈浸感,Jasmine還將觀眾的座椅設計為了蘑菇的造型。
「很少有人會在模型裏用木頭等實物,可能更多用繪畫代替了。」Jasmine介紹說,「但我做了,這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提起愛麗絲,人們往往會想到她藍色的裙子,但Jasmine大膽地將戲服設計為粉色,同時融入許多植物的元素以配合森林主題。
這個作品最終呈現為一個1:25的實物模型,以及演出中用到的動畫、投影等多媒體內容。Jasmine很感謝老師讓自己每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都能落地,指導她學習和使用木工、多媒體等各類設備,還在攝影、作品集設計上給予了許多幫助。
一切都是基於它們會被搬上現實舞臺設計的,Jasmine還要綜合考慮各種裝置的穩定性、安全性,實際製作時的難度、成本等。
她有信心,有一天能把這個設計變成現實。在這個作品裏,Jasmine寄托了自己學習藝術的初心,她希望觀眾能得到平常在劇院或其他演出空間裏不一樣的體驗,為他們造一場甚至他們自己都不敢做的「夢」。
△ 時尚設計課堂上, Jasmine嘗試運用不同材料進行創作
△ 六月,Jasmine和上海耀華古北校區的 畢業生們呈獻主題為「系」的畢業藝術大展, 為自己的高中生涯畫上句號
△ Jasmine設計作品《青鳥》、《茶館》
△ Jasmine在學校開設了電影製作社團, 和成員們圍繞某一主題進行短片製作。 大家的承擔的工作包括 劇本創作、導演、攝影、剪輯、表演等
△ David老師的課堂
△ Jasmine設計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
△ 環太湖騎行
在媒體報道中,我們常常見到一種故事模版:一個早早確立誌向的孩子,努力拼搏後實現夢想。但這就是唯一正確的道路嗎?
相比許多"雞娃"的環境裏成長的孩子,Debby和Jasmine身上的淡然顯得尤為珍貴。換過專業方向又何妨?比同齡人晚起步很多年又何妨?對Debby和Jasmine來說,人生路上沒有所謂浪費,這不是一句雞湯,而是她們尋找自我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