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關閉

    這一次,我們把教學現場搬到了醫院

    未來教育部

    2023 年 07 月 20 日

    18 : 06

    • 時間:6月27日早上八點半

      地點:上海一家醫院

    • Anna桌上擺著一份接診記錄,患者是一名居住在上海的16歲女性。過去兩周,患者出現疲乏,腿部及臉部水腫,尿量減少的癥狀。在查看初步檢驗報告,了解患者過往病史、藥物過敏史、疫苗接種情況之後,Anna和團隊成員給她安排了進一步血液及超聲檢查。

       

      經過四天的檢查分析及討論,Anna和團隊得出結論,患者很可能患有急性腎小球性腎炎。

       

    • 學生手寫的接診記錄

      學生手寫的接診記錄

    像醫生一樣思考

    • Anna並不是醫生,而是上海耀中的一名中學生,以上經歷來自於她所參加的「耀中耀華-上海嘉會國際醫院醫療學者計劃」。她和團隊成員所分析的「病例」,是項目負責老師、耀中耀華教育創新與聯盟主管Christopher Hurley博士出於培養學生醫療問題探究能力而虛構的。

       

      在6月26日至30日的五天中,14名來自上海耀中浦東、浦西及上海耀華臨港校區的中學生們每天早上八點半抵達上海嘉會國際醫院行政樓的一間會議室,參加由Hurley博士主講的「醫療問題挑戰」課程。結束大約一個小時的培訓之後,學生們穿上由醫院準備的白大褂,前往內科、外科、急診、檢驗科當中的其中一個科室進行兩個小時的實地觀摩。短暫午餐過後,他們繼續參加醫院醫生組織的醫療工作坊,主題涉及骨科、外科縫合、中醫、治療犬互動等等。

       

      Anna希望將來能進入醫學院學習,因此在學校看到項目信息後就下決心一定要加入,單是撰寫申請書,她就花了三天的時間反復推敲,「與真實的醫生接觸,觀察他們如何與患者交流,這樣的體驗只有在醫院才能獲得。」

       

      14名學生中,有的同Anna一樣,立誌成為醫療衛生行業從業者,比如臨港耀華的Qiyun, 新冠疫情期間,她見到許多人不幸感染去世,於是萌發了將來研究藥學的想法,給更廣泛人群提供好的藥物治療。有的則是因為閱讀醫療題材的非虛構小說或是觀看電視劇而產生好奇心,還有的學生曾經歷手術,這次想以非患者的視角了解手術臺背後醫院是如何運作的。

       

      誠然,五天時間對於充分了解一個行業,確定未來職業發展方向來說遠遠不夠,但活動過程中的某一項具體體驗,甚至某一段對話,或許都能觸發新的靈感。

       

      醫療學者計劃中有一項活動是與醫生進行午餐會。在與精神心理和心身醫學科黃一醫生交流時,同學們將心中好奇一一拋出,比如為什麽人類會做夢?從心理學角度如何解釋?Anna和同學Rebecca則提問醫生,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如何分辨問診人是否在說謊。除了解釋可以通過腦電波、多維度觀測來達到更精確的判斷,黃醫生提醒道:「其實說謊這件事本身也值得關註,即問診人為什麽要這麽說?」兩人聽後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問題還可以從這個角度看。午餐會結束後,包括Anna在內的幾位同學都表示精神醫學成為了自己想要進一步探索的領域。

       

    • Hurley博士在「醫療問題挑戰」課程中擔任導師

    • Anna(左)參與小組討論

    • 與精神心理和心身醫學科黃一醫生的午餐會

    耀中耀華超級聯課課程

    • 為學生提供沈浸式體驗行業環境、獲得與業內專家深度交流的機會,從而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並提升學術水平,這也正是本次活動的初衷。

       

      牛津、劍橋、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等英美頂級大學在招生時,十分註重申請者的「超級課程」活動(super-curricular activities)經歷,即與所申專業學科密切相關的學術拓展活動,比如拓展閱讀、科研項目、學術夏令營、跟隨專業人士學習等,因這些活動有助於培養批判性思維,提高分析能力以及通過不同渠道解讀新信息的能力——這些能力對於學生應對大學學術生活來說尤為重要。在此背景下,耀中耀華教育網絡超級聯課課程(SCP)於今年2月應運而生。

       

      除了本次醫療學者計劃,過去幾個月中,作為超級聯課課程負責人,Hurley博士和同事們帶領耀中耀華不同校區的學生們開展了多達十六項活動,涵蓋藝術、計算機工程、領導力、語言、建築等多個領域。

       

      在今年三月的粒子物理國際大師課上,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和美國聖母大學的物理學家們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堂研究氛圍濃厚的CMS(粒子探測器緊湊μ子線圈)課程。

       

      在Hurley博士看來,相較於學生自行摸索、使用校外資源,比如慕課,學校內設置超級聯課課程的優勢在於能將拓展內容與校內課程進行有機銜接,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擁有核醫學博士學位及醫學研究經驗的他在本次「醫療問題挑戰」課程中擔任導師,從如何向醫生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到解讀化驗報告、再到進行尿常規檢查模擬練習和借助人工智能工具輔助研究,五天中,每天早上的培訓課程其實都在幫助學生掌握醫療問題探究方法,以便在之後的科室見習環節能與醫生進行更有質量的溝通。

       

      「醫療問題挑戰」的最後一節課是各小組匯報自己的研究結論,雖然沒有小組做出完全準確的診斷,但有些判斷已十分接近。

       

      「他們究竟是如何診斷出腎衰竭的呢?其實整個過程和我們在學校裏做的一樣,學生們很習慣進行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問題。這也是這個項目有益的地方,它與我們的課程相結合,而且學生們都是跨校區進行合作,」看完學生的分享之後,Hurley博士帶著贊賞的語氣評價道。他相信有了這樣的體驗,日後當學生接觸IGCSE,IB或A-level課程時,他們能夠聯系具體的例子去理解抽象的概念。

       

      醫療學者計劃最後一天上午,學生們迎來結業儀式。嘉會醫療精神科主任蔣蔚醫生與同學們圍坐成一圈,聽他們分享自己這五天來的感受與觀察。早在1989年,蔣醫生就赴美進行臨床研究,後成為杜克大學終身教授。當天她向同學們介紹了未來醫學的發展圖景:各醫學分科之間的界限將日漸模糊,走向融合。而在這樣的趨勢下,各個領域都將具有挑戰性,拿到一份學位證書遠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不斷學習新知識是人類生活的常態。」

       

      對於即將結束這一學期學習的同學們來說,蔣醫生關於終身學習的寄語,以及五天的沈浸式體驗,應該都是暑假裏值得回味的記憶。

       

    • 學生們參加線上放射療法大師課

    • 粒子物理國際大師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