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
新闻
2025 年 11 月 03 日
15 : 32
今年7月8日至26日,二十名同学向南半球出发,在澳大利亚开启了一场深度研学之旅。从大堡礁的珊瑚研究,到机器人、网络安全工作坊;从星空下的荒野露营,到创业项目的实践演练——他们将课堂知识带入真实世界,也在挑战中收获成长。
这段旅程中,同学们跨越校区结识挚友,勇敢迈出舒适区,让理论在实践中生根发芽。让我们通过项目导师、带队老师和学生们的亲身讲述,一同回顾那些点燃热爱、见证成长的时刻。

我们在去年ChinaOne项目的基础上,推出了历时12个月打造的OceaniaOne暑期项目,为14-15岁的学生打造沉浸式的环境可持续性、创业精神和叙事表达的学习体验。与那些只专注于单一学科的常规夏令营不同,我们注重跨领域融合——比如将大堡礁的海洋科学与护理学相结合,从而激发出像“珊瑚急救包”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
我们的目标有两点:首先,帮助学生发掘他们从未考虑过的兴趣点,培养意想不到的技能;其次,顺应全球双主修与跨学科学习的趋势,通过将大学的研究成果与真实世界面临的挑战相连接,催生真正新颖的解决方案。
协调统筹如此大规模的体验式学习项目并非易事。我们大概联系了20至25所高校,争取到独特的实验室参访机会,并设计出超越一般游学项目的深度体验。每一项风险评估、后勤方案和专家合作,都是从零开始构建的。
项目中的亮点纷呈:内向的同学在创业项目中自信地进行产品原型设计和展示;我们在银河下露营,学生们每晚围拢在篝火旁交流;还有在大堡礁浮潜,实地测量珊瑚、观察长棘海星造成的破坏,并深入理解旅游业对生态的影响。
许多参与项目的学生都是第一次到访澳大利亚。项目结束时,每个小组都带来了令人惊叹的结业汇报,他们将这段多元的经历编织成连贯而富有创见的愿景,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成长。
 




作为OceaniaOne项目的带队老师,这趟澳洲之旅给学生们带来的,是一次远超普通游学的深度成长。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真实”——真实的学术环境、真实的挑战和真实的文化浸润。
最核心的收获是学术视野的开拓。我们深入探访了澳洲国立大学、堪培拉大学等多所名校,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参与真正的工作坊。在格里菲斯大学,学生们亲手用光谱仪检测防晒霜性能,甚至在实验室制作洗面奶,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变成了趣味实验。在动物园里与悉尼大学合作的工作坊,则让许多学生第一次从动物保护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生命。
我们和昆士兰科技大学共同设计了创业课程。学生们在配备3D打印机的创客空间里,用三天时间完成从创意到原型展示的全流程。教授们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耐心引导,最终每个孩子都成功完成了汇报。这不仅培养了商业思维,更是对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的全面锻炼。
其次,是与真实世界的连接。普通旅行团绝无可能让学生进入大学实验室、与教授面对面。记得对计算机痴迷的男生Ray,在我们访问澳洲国立大学的机器人实验室时十分激动。我鼓励他主动与教授交换联系方式,他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这种现场感受和直接对话,比任何宣传册都更有说服力。
更重要的是超越舒适区的历练。我们在吉拉文国家公园经历零下三度的露营,虽然寒冷,但共同见证了南半球绝美的星空。在大堡礁的五天不是简单浮潜,而是深度的海洋学研究,让学生真正敬畏自然。
OceaniaOne通过真实的学术体验、文化碰撞和户外挑战,帮助学生们在踏入国际舞台前,先完成了一次宝贵的自我突破。
 




对我而言,OceaniaOne远不止是一次暑期游学,它更像是一扇为我打开的、通往真实世界的窗。如果说之前的ChinaOne是带我广泛探索各种新奇的“冒险”,那么OceaniaOne则让我有机会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深耕”,收获更为具体和深刻。
整个行程中,我最难忘的是在凯恩斯与大堡礁相处的五天。那不仅仅是浮潜和看鱼,更是真正的海洋科学研究。我们跟着海洋学家,在水下拉着长尺测量珊瑚的健康状况,分辨活珊瑚、白化珊瑚,还亲眼目睹并了解了困扰当地生态的棘冠海星。这种将课堂上学到的生物、地理知识与眼前活生生的生态系统连接起来的体验,让我对动物学和海洋保护的兴趣从模糊的喜欢,变得无比真切和坚定。
除了兴趣的深化,这次项目也推动了我的自我突破。比如在布里斯班的大学里参与创业课程,这并非我擅长的领域,但和小组成员一起头脑风暴、完成展示的过程,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以开放的心态去接触和学习不那么熟悉的知识,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当然,最大的感触还来自于“体验”本身。在南半球的星空下露营,与袋鼠为邻;在悉尼的动物园里与专业人士交流;和来自不同校区的同学们结下友谊……这些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我们耀中耀华这个大家庭的凝聚力。
总而言之,OceaniaOne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深入探索了学术兴趣,更在跨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中开阔了眼界,收获了宝贵的个人成长。如果向学弟学妹推荐,我会说:这是一个能让你真正“看见”并“触摸”到未来各种可能性的旅程。
 



这次OceaniaOne澳大利亚之旅对我来说是一次真正的成长之旅。作为十二年级选修生物和化学的学生,这次行程让我第一次将课本知识与真实世界紧密相连。
最让我自豪的是在凯恩斯的学习经历。虽然过去16年我从未学过游泳,但这次我鼓起勇气在大海中完成了浮潜。当我跳入海中,亲眼看到色彩斑斓的活珊瑚和成群的热带鱼时,那种震撼难以言表。我们不仅观察海洋生物,还学会了通过珊瑚颜色判断其健康状况——白色代表死亡,色彩鲜艳代表健康。在大学的实验室里,我们甚至亲手测试了防晒霜的功效,这让我对化学的实际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除了专业领域的收获,这次旅行更锻炼了我的独立能力。作为第一次离家这么远的学生,我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日程,还在超市购物时主动用英语与当地人交流。虽然只是简单的对话,但这种突破舒适区的体验让我对语言交流更有信心。
特别珍贵的是,我结识了来自不同校区的耀中耀华同学。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深入交流各自校园生活的差异,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至今仍保持联系。这种大家庭的归属感让我倍感温暖。
与普通旅游团不同,这个项目让我们真正走进大学校园,体验VR设备,与教授面对面交流。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让我在玩乐中收获知识,也让我更加明确未来要选择生物化学方向的决心。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推荐学弟学妹参加这样既能开阔眼界又能促进个人成长的项目。
 



我从没去过澳大利亚,在学校也没有学习过海洋科学。但OceaniaOne组织的大堡礁潜水之旅改变了这一切:我测量珊瑚、观察海星、与研究人员探讨珊瑚白化问题,意外发现自己对海洋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昆士兰科技大学,创业实践课程教会我实用技能。我们团队制作了一款"逃跑"闹钟原型机——铃声响起时会自动滚走,专门对付赖床的人。两天内我们搜集泡沫板、电路板和电线,在Hurley博士指导下编写代码,最终完成了五分钟的项目展示。我学会了构建产品故事、定位目标市场并制定价格策略——这些能力正好能用在商科和计算机学科的学习上。
吉里温国家公园的露营挑战了我的极限。我们攀爬陡坡、拾柴生火、在凌晨薄雾中观赏袋鼠。气温跌破冰点,但战胜严寒与崎岖地形的经历让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自信。
独自在当地逛商场时,我学会了在陌生街道导航、从容点餐、主动与人交谈——这些在家庭旅行中少有的场景锻炼了我的独立能力。
OceaniaOne提供的大学实验室、礁石研究、荒野露营等独特体验,让我发现了自己未曾察觉的潜能。这趟旅程不仅让我见识了澳大利亚,更让我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可能性。
 

